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务要闻

新区要闻 | 逐“新”提“质”,绘就经略海洋“上扬线”

2024-04-09 08:57:38

       向海图强,向海而兴。西海岸新区承担着“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支点”的国家使命,近年来,新区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纵深推进经略海洋,海洋经济划出不断攀升的“上扬线”。近日,西海岸新区2023年海洋生产总值正式出炉,据初步核算,增速达到6.9%,海洋一、二、三产的比重为2.7:44.3:53,海洋生产总值、贡献度均稳居全市首位。
  自获批成立以来,新区海洋生产总值由2013年的494亿元增至2023年的近2000亿元,年均增长达14.9%,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占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均达40%左右,海洋强国战略支点地位更加突出。

  海洋产业加速聚链成群

  世界一流港口建设迈出新步伐,船舶海工产业由“造壳”向“造心”加速迈进,海洋生物高值化利用成果丰硕,开辟现代海洋养殖新模式……在新区,海洋产业门类较为齐全,涵盖25个产业类别(无沿海滩涂种植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近年来,新区船舶海工、航运贸易金融、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冷链、临港加工、海洋科技服务等六大海洋产业加速形成,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
  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洋石油122”完成主体建造,全球首批15万吨级大型养殖工船国信2-1、2-2号启动建造,全球首例一体化建造LNG模块化工厂完工交付,中船集团民船中心总部迁驻新区……依托海西湾国家级船舶海工产业基地,一批大国重器从新区扬帆出海。船舶海工产业共有规上企业83家,2023年增加值实现增长13.2%。
  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获评全国首个智慧、绿色“双五星”港口,全国首个全国产全自主自动化码头——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三期)投产运营;前湾港泛亚码头一期、二期以及董家口液化天然气三期码头等项目投入使用,董家口港区第二座40万吨级矿石码头进入主体结构施工……航运贸易金融产业共有规上企业275家,增加值实现增长4.7%。
  聚大洋藻业集团海藻生物制品全球占有率31%;明月海藻集团海藻酸盐产品生产规模、产量、销量均居全球首位;华大基因完成迄今为止最大动物基因组参考序列——南极磷虾基因组组装,相关成果在顶级学术期刊《细胞》发表,建成全球最大综合性海洋基因库,基因测序能力全球第一;国内首个免疫抗肿瘤海洋药物BG136进入临床试验……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共有规上企业20家,增加值实现增长2%。
  刺参“参优1号”、凡纳滨对虾“海茂1号”获批国家水产新品种认定,瑞滋集团刺参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入选首批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网箱累计收鱼20万尾,“深蓝2号”顺利出坞;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16处,分别占青岛市、山东省和全国总数的76.2%、23.9%、9.5%……现代海洋渔业与冷链产业共有规上企业19家,增加值实现增长8%。

  重点项目积蓄发展动能

  重大项目建设是牵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西海岸新区每年滚动推进一批标志性、根植性海洋重点项目,2023年统筹推进1000亿元的60个海洋项目,新开工项目10个、竣工(投产)项目15个。2024年统筹推进总投资约1000亿元的66个海洋重点项目,其中37个项目列入市级海洋重点建设类项目清单,计划总投资、年度计划投资均位列全市前列。
  海洋项目招引方面,西海岸新区以满格状态、顶格标准,为区域经济引活水、添动力。
  新区锚定主导产业,深入运用“专业招商部门、大功能区、行业主管部门、镇街、区属企业”五位一体招商机制,以商招商、延链补链,持续加大招商攻势。2023年,全区海洋领域新签约项目76个,总投资813.43亿元。今年1-2月份,全区海洋领域新签约项目4个,总投资102.5亿元,力争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海洋重点项目50个。
  新区还在要素保障上谋提升,积极落实《青岛市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新区4家企业入选市高成长性海洋企业,获得奖补74.14万元,入选企业数量全市排名第二,体现了新区海洋企业的成长性、示范性、引领性;船级社认证2家企业获得奖补13.32万元,减轻了企业研发资金压力,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研发创新;华能董家口2×35万千瓦热电联产配套海水淡化项目获812万元市级财政奖补,是目前全国获得地方海水淡化专项奖补资金最高的项目,有利于鼓励和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关注海水淡化;新区5人入选2023年“青岛市现代海洋英才”,数量占50%,共获奖补资金70万元,鼓励企业提升经营管理能力。
  一批批项目建设快马加鞭,夯实“稳”的基础,积蓄“闯”的动能。

  加快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

  作为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西海岸新区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把创新前置为海洋经济发展的“必选项”,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布局,打造海洋科技创新高地。
  海洋科技服务业共有规上企业29家,增加值实现增长11.7%。集聚中船海洋装备研究院、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等“国字号”涉海科研院所10多家,建成涉海高校11所,海洋人才达7.6万人、涉海合作院士27名,各类涉海创新平台数量达186家。首批高校校长基金累计支持53个项目在新区转化,山东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船舶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揭牌启用,建立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机制。建成运营高校科创成果交易中心,累计发布高校科研成果3200余项,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00亿元。
  此外,新区还在国际合作上谋开放。全国唯一的“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在新区揭牌,全球首批、亚洲唯一的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正式启用,助力青岛成为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滨之城平台亚洲唯一创始城市,“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成为新区引领海洋领域对外开放合作新标杆,青岛市参与全球海洋治理领域的主阵地;成功举办2023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和东亚海洋博览会,嘉宾规格、数量均实现历史性突破;高标准承办外交部主导的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研讨会,开辟了服务国家外交新平台。
  下一步,新区将坚持使命引领,强化为国担当,纵深推进经略海洋,以实干争先、再谱新篇的先行姿态,一马当先答好向海图强必答题;以昂扬奋发、勇争一流的拼搏姿态,一以贯之续写向海而兴高分答卷;以创新创造、勇闯新路的奋进姿态,一往无前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未来发展新动能、构筑未来发展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