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务要闻

新区十年 | 宜居幸福之城,让美好生活触手可及

2024-05-30 08:34:37

       一座城的发展,关乎一城人的幸福感。
  十年来,西海岸新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打造新时代幸福美好生活态,将幸福融入城市发展基因和一项项具体行动中,让幸福生活可感可触、可视可及。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关系千家万户。新区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全力稳就业促就业,就业规模持续扩大,重点群体就业稳定,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创业。截至2023年12月底,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7.4万人,引进青年人才29.4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8.6万人,扶持创业7.7万人……
  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社会稳定器,更与人民幸福息息相关。新区全面推进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围绕优化社会保险经办场所、参保企业服务等方面,不断升级经办质效,推出小件速办窗口、“暖心之家”服务驿站、“体验式”工伤预防培训等服务模式,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底,新区社会保险总人数达125.5万人。
  对接群众需求,新区还进一步完善医保领域政策措施,让群众充分享受发展红利。自2019年以来,新区基本医保参保人数由141万增至167万,净增长26万,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居民参保人个人缴费连续五年未上调,财政补贴标准每年提高30元,最高补助达850元;基层医疗机构就医“零门槛”,年度支付限额提高至6000元以上,报销比例提高至80%;参保女职工产前检查费补助提高至1600元,参保居民生育医疗费支付标准提高至3000元,发放生育津贴21万人次,支付津贴8.5亿元;打造长期护理保险“西海岸样板”,支付长护基金2.7亿元,惠及3万多人;巩固拓展医保脱贫攻坚成果,支出救助金1.42亿元,实现困难群体参保率、补贴率、政策落实率三个100%。
  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是每一个人最朴实的愿望。十年来,新区启动村居改造项目133个,涉及约4万户;回迁村居177个,惠及约5.4万户,建成安置房约10.9万套,极大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仅如此,新区在全市率先推广高品质住宅,打造瑞源名嘉荷府等十多个高品质项目,新区被评为青岛市高品质住宅创建活动试点区。
  此外,建造舒适、健康与绿色的低碳建筑,是推进节能减排、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为此,新区坚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加快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建设,全面提高智能建造水平。目前,新区绿色建筑面积260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700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能效提升100万平方米,体量规模均位居全市首位;建成现代化建筑产业化基地4个,年生产能力可满足60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的构件需求,产业基地带动作用明显。
  绿色是城市发展的最美底色,公园绿地是城市风貌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新区始终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打造“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公园城市,新建、改建口袋公园65处,整治山头公园14处,徐山、北海公园等9处公园获全市奖项;2019年建成的蓝湾整治项目全线约78公里,成为市民游客休闲娱乐的网红打卡地,获评“山东省最美绿道”;完成绿道建设178千米,初步形成了以蓝湾慢道、江山路林荫廊道等城市绿道为框架的慢行体系;推进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在唐岛湾、城市阳台等区域打造“席地而坐”城市客厅20处,让市民游客近绿、亲绿、拥绿,共享绿化建设发展成果。同时,高质量推进城市水系综合治理,持续改善城市水生态,“洪畅、堤固、河稳、岸绿”成为城市诗意注脚。
  城市建设快马加鞭,一幅幅幸福画卷徐徐铺开,一张张幸福笑脸灿烂绽放。如今的西海岸,城市颜值与内涵比翼齐飞,处处展现昂首阔步的前行姿态,一座美丽宜居的幸福城正款款而来。

  蹲点点位:滨海街道石甲经合社
  “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回想以前睡土炕的日子,哪里能想到回迁后会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对于现在的生活,滨海街道石甲经合社居民姜聚荣一脸满足。
  聊起回迁带来的变化,姜聚荣说:“冬天屋里有暖气,孩子上学、就医也很方便,从村民转变成居民,我们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姜聚荣家中新中式的装修风格温馨舒适,宽敞的阳台上,几盆枝繁叶茂的绿萝在阳光下生机盎然。儿子一家就住在隔壁,两代人彼此独立却又方便互相照顾。
  村民变成居民,不只是“挪个窝”。如今的石甲经合社是一座崭新的现代化住宅小区,从大门向里望去,道路宽敞整洁,绿化舒适怡然,精美的宣传画随处可见,健身器材、饮水机、垃圾分类箱等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老人们悠闲地晒着太阳,孩子们在追逐嬉戏,一幅安居乐业的画面映入眼帘。
  “我们小区实行‘人车分流’,不用担心有车辆突然冲出来,安全感十足。”广场上,陈女士正陪着4岁女儿玩平衡车,小区“人车分流”让她可以放心遛娃。
  昔日农房蝶变现代化品质住宅,良好的物业管理和社区服务必不可少。“如果建得好,却管不好,安置房小区还是会成为‘高楼上的城中村’。”石甲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支部书记杨照春直言,为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石甲经合社引入瑞源物业,对小区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全新的《村规民约》“出炉”。“我们经常提出一些意见或者建议,问题立即整改,好建议立即采纳。”居民张洪聪告诉记者,目前已解决了“小区电动车棚建设”“路灯不够亮”等问题。
  “以前我们常年在外打工,现在就在家门口工作。”居民黄先生说,他和妻子都在经合社附近的工厂里上班,不仅离家近,工资也很可观,最主要的是方便照顾孩子和老人,他们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
  住上新房子,更要过上好日子。其实,在安置区建设之初,街道就考虑到了居民就业等问题。为此,街道靶向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并组织专场招聘会就近提供就业岗位,让居民有房住、有工作、能增收。
  从“忧居”到“有居”再到“优居”,十年里,一座座居民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张张安居乐业如花般绽放的笑脸,见证了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蹲点点位:唐岛湾公园
  “席地而坐”托起市民“微幸福”

  初夏,西海岸新区绿草茵茵,百花争艳,此时,选一处公园,野餐、赏花、遛遛娃,享受惬意的休闲时光,一定幸福感满满。
  5月17日,市民刘果一家和朋友前往唐岛湾海滨公园露营。他们到达公园停车场时,发现已经有很多人“安营扎寨”。当问到为什么选择来公园露营时,刘果告诉记者:“平时工作压力比较大,这里可以赶海、散步、骑车、打球,十分惬意。现在,公园已经成了我们家的生活新场景。”在和煦的阳光下,刘果带着女儿在绿道上尽情奔跑,笑靥如花。
  “现在公园就是我的‘加油站’,在公园这种没有‘天花板’的地方待一会,能缓解工作中的压力,放松身体,提升幸福感。”正在帐篷外做手冲咖啡的丁浩从事金融行业,工作之余经常来唐岛湾露营放松,对网上走红的“公园20分钟效应”深有感触。
  在距离刘果帐篷不远处,有一处占地约20000平方米的“席地而坐”城市客厅,是众多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每个周末我都会和家人、朋友来这里散步、聊天。家门口有这样干净舒适的公园,是我们的福气。”看着孩子们在草坪上肆意打滚、嬉笑玩耍,家住千禧龙花园的市民杨京志不禁连声赞叹。
  “这里比我想象中还干净,还美丽。”来自西安的游客李沐洋坐在唐岛湾公园的一处台阶上休息,惊叹于美景的同时,对新区的城市管理也赞不绝口,“刚才我看见保洁员仔细地用毛巾擦拭条椅,对椅背也进行了清洁。”
  “席地而坐”不仅是一个概念,更是一套保洁标准和管理系统。公共区域无死角、地面路面无积尘、城市设施无污渍、绿化绿地见景致……这是“席地而坐”城市客厅试点的部分标准,对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新区采用机械作业为主、人工作业为辅、人机配合的作业模式,保持地面、路面干净整洁。
  绿色作为生态底色,承载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新区以建设美好人居环境为目标,根据每个公园的独有特色逐步完善绿化照明、运动健身、文化科普、儿童游乐等基础设施,提升公园环境质量和服务功能,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接下来,新区将继续加大对城市各处边角地块的开发利用,发挥“席地而坐”街角公园以点带面辐射作用,稳稳托起市民“微幸福”。

  蹲点点位:宝山镇乡村惠民工厂
  劳动技能培训助力“家门口”就业


  “我们走快点,今天是区里组织的专家来做技能培训,去晚了就没位置了。”近日,在通往宝山镇政府会议室的路上,成群结队的村民一路小跑,从他们的交谈中可以听出,大家对这次培训很上心。
  “听说,结业就能直接上岗?”村民严瑞银一进会议室大门,就迫不及待地发问。“如果顺利结业,就可根据个人意愿,赴企业或惠民工厂上岗。”区就业人才中心职建科负责人张瑞安回答道。
  “太好了!今年我就想离家近一点,梦想马上要成真了。”严瑞银两手一拍,毫不掩饰内心兴奋,咧嘴大笑。
  “之前我一直在外打工,但因为没技术只能在制衣厂打零工,年收入才一万多元,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如今,孩子到了上学年纪,老人也需要照顾,希望能找个离家近一点的活儿。”理论培训间隙,记者与严瑞银聊了起来。
  为方便村民就近学习,此次培训的实操“课堂”就设在宝山镇“乡村惠民工厂技能培训基地”。当严瑞银走进工厂,看到生产线上的工人有条不紊地忙碌时,紧张又兴奋地问:“这个工作看起来很有技术含量,会不会很难,而且对员工要求很高?”
  “不难,学得快的话两个周就能上岗,最慢一个月也能学会。”宝山镇乡村惠民工厂主管徐徕向大家说道:“只要认真参加培训,上岗后不仅啥都不耽误,还能赚足钱。现在,大家的基本工资在3000元左右,最高能达到3800元。农忙时,还能早休1小时,让大家回家干农活。”
  “这待遇搁以前想都不敢想。”对于薪资待遇,大家很满意。
  “我们工厂主要生产遥控器。此次培训主要教大家家电遥控器的丝印、手焊、贴片和封装等加工技术,同时也会进行安全生产、消防知识、卫生健康等公共课程讲解。现在,请大家认真看我操作……”说着,徐徕拿起遥控器安装图纸,开始现场教学。
  “有了技术,心里就有了底气,走到哪都不怕。现在我不仅在家门口就业,收入还是以前的两倍,别提多幸福。”正在生产线上忙碌的工人王淑玉就是通过培训上岗的,她的话再次点燃了大家的学习热情。
  如今,随着一个个就业培训班举办,越来越多劳动者由“普工”变“技工”,实现由“劳力型”向“技能型”、“务工型”向“创业型”、“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

  民生所向 皆为幸福


  在一座城里,最好的感受是“幸福”,最美的风景是“宜居”。这种幸福感不只来自于经济的增长、社会事业的进步,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居住环境、医疗教育、求职就业、社会保障才是最直观可触的部分。
  十年来,“为人民幸福而奋斗”贯穿于西海岸新区阔步前进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个环节。人民群众关心什么、需要什么、期盼什么,新区就发展什么、推进什么、重视什么,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补贴、拓宽全民健身路径、推进DRG付费改革、打通未贯通道路、建成投用一批批保障性租赁住房……这些民生实事清单,涉及民生幸福的方方面面,织就了一张温暖厚实的民生保障网,网住了民心,托住了幸福,更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地生根。
  随着民生实事覆盖面越来越广、保障水平越来越高,群众幸福感油然而生。“培训开在家门口,不仅解了燃眉之急,而且有了专业人员的帮助和指导,我们都成了‘抢手工’”“家门口就是公园,绿树环绕,空气清新,我们锻炼起来更带劲了”……群众的“口碑”便是这座城市幸福感最好的佐证。
  民生所向,皆为幸福。为人民幸福而奋斗,是城市发展永恒的主题,也将让宜居幸福新区展露出最温暖人心的模样。